混凝土養護的8大誤區,你中了幾條?

2022-03-17 09:33



混凝土澆搗完畢后,之所以能逐漸凝結硬化,主要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而水化作用則需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因此為了保證混凝土有適宜的硬化條件,使其強度不斷增長,必須對混凝土進行養護。




誤區 01

混凝土澆水養護的目的

只是為了水泥水化的需要




混凝土澆筑成型后,必須對其進行覆蓋澆水,或使用混凝土養護劑,以滿足混凝土表面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濕潤狀態的要求。與此同時,為防止養護水的急劇蒸發,還應用塑料薄膜、麻袋片或草袋等材料加以覆蓋。

然而,混凝土的養護除了要滿足水泥水化需要以外,還為了保證混凝土在不同的環境溫度條件下,能保持有合適的最高溫度、合適的內外溫差及其合適的表面與環境大氣的溫差,同時還要保證混凝土具有適當的降溫速率和升溫速率。?





誤區 02

混凝土澆水養護的最遲開始時間

是澆筑成型后的12h?




《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驗收規范》中規定,應在澆筑完畢后的12h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并保濕養護。

然而,有施工人員誤解為,只要是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的12h前進行澆水養護就滿足規范要求。因此,在工地上遇到技術人員催促養護澆水,有人會說,不著急,混凝土澆筑完畢才幾小時,離12h還早!

而實際情況是,隨著高性能混凝土、高強混凝土、早強混凝土等的廣泛應用,其混凝土強度等級及水泥強度等級較高、水泥用量較大、早期強度高、水灰比小等原因,使其混凝土的溫度變形、和自收縮變形都較大,導致混凝土開裂時有發生。

其中混凝土的澆水養護時間的過遲,成為早期開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須引起重視。

圖片





誤區 03

混凝土澆水養護時間越長越好




《質量規范》規定,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澆水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對于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但是規范所規定的只是澆水養護的最少時間。試驗證明,標準養護7d和標準養護14d的混凝土,其各齡期的干縮基本相同,長時間的濕潤養護不能有效地減小混凝土的干縮,而雖然可以推遲收縮的開始時間,但影響也甚微。因此,澆水養護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

混凝土水膠比越小,越需及時加強外部補充水的供給,但澆水養護的時間可適當短些;水膠比大時,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多,如果混凝土處于相對濕度較大地區,濕養護的影響不大,但其養護時間相對要長些,才能使其滲透性穩定。

如果水膠比較大,但處于相對濕度較小地區,濕養護不可輕視,養護時間不可縮短;摻有粉煤灰等礦物摻合料的混凝土,如果外部補充水供給不足,表面的吸附水很容易蒸發,水化活性低的粉煤灰等摻合料,在低水膠比的條件下,只有加強澆水養護才能有效地發揮其抗裂作用和實現強度增長,澆水養護不但要充分而且時間也要長些。

對于摻有緩凝型外加劑及對抗滲有要求的混凝土,正如《質量規范》所要求的那樣,澆水養護時間應予適當延長?,F從滲透性角度所要求的保濕養護時間列于下表。

圖片





誤區 04

混凝土才終凝,表面還是濕的

   不著急養護   




混凝土自收縮的大小取決于水泥石內部自干燥程度、水泥石彈性模量及徐變系數?;炷翝仓蟮脑缙?,特別是初凝后的前24h,其彈性模量低、徐變系數大,因此,自干燥程度成為決定自收縮的主要因素。

所以,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初凝開始,就以澆水養護不致人為沖壞混凝土表面為限“盡早及時”,這里要特別強調“盡早”二字,以保證混凝土早期及時具備充足的補水條件,以免發生混凝土塑性收縮、自收縮和干縮的共同作用。





誤區 05

混凝土養護就應該大水猛澆

補水才充分徹底




混凝土澆筑成型后的覆蓋,一是防止養護水的急劇蒸發以利節約用水;二是為了防止降溫階段水泥水化熱的急劇散失,以保證混凝土斷面上具有合適的溫度梯度。
有的人為了節省覆蓋材料,對混凝土不加覆蓋并用大壓力水猛澆,這樣做不但浪費水,而且極易沖壞混凝土表面,更主要的是壓力水流過混凝土表面,將其熱量迅速帶走,導致混凝土表面溫度驟降,如果正遇混凝土水化熱高峰期,養護水如果與混凝土表面溫差又較大,可能因混凝土溫度驟降,而使其內外溫差及混凝土表面與環境溫差過大而產生“熱震”,致使混凝土表面開裂;同時,要切記養護澆水不可時斷時續,中斷多次反復“熱震”則有加劇混凝土開裂的可能。適宜的澆水養護方法應是小水漫淋。???

圖片


混凝土養護劑作為一種新型高分子制劑,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適用于公路、橋梁、高架、高層樓宅等工程的現澆混凝土、預制構件、水泥制品。本品無毒不燃,無異味,對鋼筋、混凝土無腐蝕,對混凝土干縮無影響??梢匀〈鷤鹘y淋水、覆蓋草袋或薄膜養護。






誤區 06

為了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養護階段只保溫而不冷卻降溫處理   




混凝土的初始澆筑溫度是混凝土最高溫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處于塑性狀態的混凝土進行冷卻降溫處理,在降低最高溫度的同時,也相應降低了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因此,對處于塑性狀態的混凝土進行冷卻降溫處理是一種有效的防止混凝土開裂的方法之一。

從混凝土開始硬化產生拉應力至達到最高溫度止,雖然在此階段對混凝土繼續進行冷卻處理,一般不至于改變整個混凝土斷面上的受拉狀態,但向混凝土表面澆以低于環境溫度過大的冷卻水,使混凝土溫度驟降,會增加混凝土斷面上的溫度梯度,可能引起混凝土“熱震”,雖然在此階段,對混凝土冷卻處理,也會降低最高溫度,但為防止混凝土內外溫差驟升引起表面開裂,這一階段的冷卻處理及澆水養護一定要小心謹慎。在混凝土內部產生拉應力之前,應及時進行冷卻處理。





誤區 07

保溫覆蓋從澆水覆蓋時就開始

不知何時開始才對




在混凝土達到水泥水化最高溫度之前應處于散熱狀態,以求獲得較低的最高溫度內外溫差,如果把保溫提前到從澆水養護覆蓋開始,則會適得其反,反而增加了混凝土的最高溫度內外溫差,正確的保溫時間應從混凝土降溫開始,不宜提前。

在混凝土降溫階段實施對其保溫,有兩個目的。一、減少混凝土內部熱量的散失,以減小斷面上的溫度梯度。二、延緩混凝土的散熱時間,使之能夠有效地充分發揮其強度增長的潛力,并使混凝土的松弛和徐變得以充分顯現,其內部拉應力得以相應減小。與此同時,因混凝土齡期的增長,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要比其抗壓性能提高得快,也可防止和減少混凝土的開裂。

圖片


綜上所述,不論環境溫度的高低,混凝土的保溫養護不僅提高了混凝土的表面溫度,還能使混凝土內部的溫度得以緩降,減小了混凝土的內外溫差且降低了混凝土表面的熱量散失速率,為此,這種“外保溫內緩降”的養護方法得以能夠防止和減少混凝土的開裂。






誤區 08

不根據混凝土的具體情況

生搬硬套規范規定




為防止混凝土早期裂縫的產生,大家通常以控制混凝土的最高溫度、內外溫差及表面與環境溫差、升溫速率和降溫速率等技術指標來實現。大家普遍認為,混凝土的內外溫差一般認為不宜大于25℃;表面與環境大氣溫差不應大于20℃。但工程實踐證明,有的工程混凝土內外溫差大于25℃,但結構并未開裂;而有的工程內外溫差小于20℃,但混凝土開裂了。與此同時,每天降溫速率的控制指標也表現不盡相同,有的認為每天降溫不應大于3℃,有的認為不應大于2℃,甚至還有人認為不應大于1.5℃。

上述技術數據之間差異的出現,其實是非常正常的,由于混凝土材料組成的隨機性、多樣性、多相性以及混凝土的非均質性、施工質量的差異,所示技術數據出現某些不同不足為怪,這就要求現場技術人員要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溫度控制。



來源 | 砼行之聲

版權 | 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昵稱:
內容:
驗證碼:
提交評論
評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