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質量受水膠比的影響較大,雖然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中的強制性條文規定:“混凝土運輸、輸送、澆筑過程中嚴禁加水”,但是施工現場人員為了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而普遍加水的現象還是時常發生。
工地施工現場的工人為何還要加水?
(1)施工快
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大,流動性就會相對越好,施工越方便。特別是泵送砼,工地上施工理想的狀態是自流平。建筑施工人員,為了降低勞動難度,他們會自行加水,不考慮性能。
(2)一線人員的認知不足
有一線施工人員說,只要罐車配料水泥的量沒少,加水應該不會對強度很大影響,樓塌不了。因他們不懂水膠比與強度的關系,只認可水泥膠材用量的絕對值。
(3)攪拌站的混凝土出廠坍落度控制與坍損問題。
如果因路途太遠運送到現場后坍損較大,或因施工進度慢、停電、塔吊要吊鋼筋等不確定因素導致坍落度無法滿足泵送要求,工人會想當然的進行二次加水,以便泵送。
(4)監管問題
有些泵送設備是由第三方租賃提供,放料工也是外包人員,就有可能按泵工的指令與習慣隨意加水。
(5)考慮成本
部分施工方會想,攪拌站混凝土中的水加多了賣給我的水占比一部分費用,干脆把混凝土坍落度打小一點,運過來我現場加水。這種現象在修路和民建房的時候比較凸顯,部分施工方不懂得混凝土的基礎概念,憑想象進行施工。
那么混凝土二次加水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1)改變混凝土原有配合比
商砼的配合比在調配過程中已經考慮了施工現場因素,如現場加水會改變原來的配合比,導致水灰比增大,砼強度降低。試驗研究表明每立方混凝土用水量每增加10kg強度下降1.5-2.0MPa ,如果加水后,攪拌不均勻以及振搗不密實對混凝土的強度影響更大。
(2)混凝土形成薄弱點/面
商砼現場加水后攪拌不均勻,容易產生浮漿,導致混凝土形成薄弱層,強度不均勻,影響混凝土的強度。
商砼現場加水后未充分攪拌,或根本不拌,會使混凝土產生泌水、離析,和易性變差等想象,不僅導致泵送時因骨料分離而堵管,還會造成混凝土不勻質,產生浮漿,局部產生很大的水囊,形成薄弱層,強度不均勻,最終影響混凝土強度,降低耐久性。
(3)加水后導致混凝土密實度降低,造成混凝土自防水能力下降,尤其是在混凝土澆筑后初凝前加水。
商砼如果因溫度過高,或運輸距離較長引起混凝土水化,導致大量失水,就需要加水調整配合比。但此時加水需要按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1)添加減水劑來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
(2)從施工實際出發,加水必須經過工長和試驗員的同意,加水后混凝土罐車要高速攪拌幾分鐘,將加水后的混凝土充分攪拌均勻。
(3)將混凝土退回攪拌站,由攪拌站按照配合比要求進行加水處理。